甲醛的特性介绍
1.物质的理化常数:
国标编号 |
83012 |
CAS号 |
50-00-0 |
中文名称 |
甲醛 |
英文名称 |
Formaldehyde |
别 名 |
福尔马林、蚁醛 |
分子式 |
CH2O;HCHO |
外观与性状 |
无色,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,商品为其水溶液 |
分子量 |
30.03 |
蒸汽压 |
13.33kPa/-57.3℃ 闪点:50℃/37% |
熔 点 |
-92℃ 沸点:-19.4℃ |
溶解性 |
易溶于水,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|
密 度 |
相对密度(水=1)0.82;相对密度(空气=1)1.07 |
稳定性 |
稳定 |
危险标记 |
20(腐蚀品) |
主要用途 |
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,也是炸药、染料、医药、农药的原料,也作杀菌剂、消毒剂等 |
2.对环境的影响:
一、健康危害
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、经皮吸收。 健康危害:本品对粘膜、上呼吸道、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。接触其蒸气,引起结膜炎、角膜炎、鼻炎、支气管炎;重者发生喉痉挛、声门水肿和肺炎等。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;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。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,可致死。 慢性影响: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蒸气,可出现头痛、头晕、乏力、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盛以及视力障碍。本品能抑制汗腺分泌,长期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。 甲醛是一种具强还原性的原生质毒素,进入人体器官后,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生成所谓甲酰化蛋白而残留在体内,其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的显著影响。进入人体的甲醛亦可能转化成甲酸强烈地刺激粘膜,并逐渐排出体外。
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
急性毒性:LD50800mg/kg(大鼠经口),2700mg/kg(兔经皮);LC50590mg/m3(大鼠吸入);人吸入60~120mg/m3,发生支气管炎、肺部严重损害;人吸入12~24mg/m3,,鼻、咽粘膜严重灼务、流泪、咳嗽;人经口10~20ml,致死。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:大鼠吸入50~70mg/m3,1小时/天,3天/周,35周,发现气管及支气管基底细胞增生及生化改变;人吸入20~70mg/m×长时间,食欲丧失、体重减轻、无力、头痛、失眠;人吸入12mg/m3×长期接触,嗜睡、无力、头痛、手指震颤、视力减退。 致突变性:微生物致突变:鼠伤寒沙门氏菌4mg/L。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:人淋巴细胞130umol/L。姊妹染色体交换:人淋巴细胞37pph。 生殖毒性: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(TDL0):200mg/kg(1天,雄性),对精子生存有影响。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(TCL0):12ug/m3,24小时(孕1~22天),引起新生鼠生化和代谢改变。 致癌性:IARC致癌性评论:动物阳性;人类不明确。
代谢和降解:环境中甲醛的主要污染来源是有机合成、化工、合成纤维、染料、木材加工及制漆等行业排放的废水、废气等。某些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降解也产生甲醛,如氯乙烯的降解产物也包含甲醛。由于甲醛有强的还原性,在有氧化性物质存在条件下,能被氧化为甲酸。例如进入水体环境中的甲醛可被腐生菌氧化分解,因而能消耗水中的溶解氧。甲酸进一步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。进入环境中的甲醛在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等的共同作用下,被逐渐稀释氧化和降解。甲醛的氧化降解过程如下:2HCHO+O2---2HCOOH 2HCOOH+O2---2H2O+2CO2
残留与蓄积:资料记载,工业企业区土壤中吸附的甲醛含量可达180-720mg/kg干土。土壤的污染可导致地下水污染,水中甲醛含量可以比表层土高出10-20倍。 甲醛在环境中颇稳定,当水中甲醛浓度为5mg/L时(20℃),观察结果表明,5天内可以保持恒定。水中甲醛浓度为<20mg/L时,可以被曝气池中经驯化的微生物降解消化。而含量为100mg/L时,能抑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。当水中甲醛含量为500mg/L时,生物耗氧过程全部中止,水中微生物被杀死。 迁移转化:甲醛由于沸点低又易溶于水,所以主要通过大气和水排放进入环境。生产甲醛的工厂其未处理的气体,当排放高度为18米时,其距工厂250-500米的大气样品中,甲醛含量均在0.035mg/m3以上。1000米远在大气中甲醛浓度在嗅阈以下。以甲醛作鞣剂生产塑料的企业周围大气中的甲醛浓度在嗅阈以下。以甲醛作鞣剂生产塑料的企业周围大气中的甲醛浓度距厂区100米内为0.012mg/m3;200米处36个样品中有15个浓度低于0.012mg/m3;400米处均低于0.012mg/m3。 工业废水中排放的甲醛含量由于行业不同有很大差别,其中浓度最高的甲醛废水是生产酚醛树脂的上层焦油废水,含甲醛量高达2.5%。
危险特性: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明火、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。若遇高热,容器内压增大,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。 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。
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
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;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(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)
4.实验室监测方法:
监测方法 |
来源 |
类别 |
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|
GB13197-91 |
水质 |
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|
GB/T15500-95 |
空气 |
示波极谱法 |
WS/T150-1999 |
作业场所空气 |
气相色谱法 |
《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》(第二版),杭士平主编 |
空气 |
气相色谱法 |
《水质分析大全》,张宏陶等主编 |
水质 |
变色酸光度法 |
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国家环保局编 |
水和废水 |
5.环境标准:
中国(TJ36-79) |
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|
3mg/m3 |
中国(TJ36-79) |
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|
0.05mg/m3(一次值) |
中国(GB16297-1996) |
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|
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(mg/m3): 30(表1);25mg/m3(表2)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(kg/h): 二级0.3~6.4;0.26~5.4(表1) 三级0.46~9.8h;0.39~8.3(表2)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(mg/m3): 0.20(表2);0.25(表1) |
中国(待颁布) |
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|
0.5mg/L |
中国(GB8978-1996) |
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|
一级1.0mg/L 二级2.0mg/L 三级5.0mg/L |
|
嗅觉阈浓度 |
1ppm | 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:
一、泄漏应急处理
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,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,穿化学防护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,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。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。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,然后收集运至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,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。
二、防护措施
呼吸系统防护:可能接触其蒸气时,应该佩带防毒面具。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,佩带自给式呼吸器。 眼睛防护: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 防护服:穿相应的防护服。 手防护:戴防化学品手套。 其它:工作现场禁止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工作后,彻底清洗。注意个人清洁卫生。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。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,须有人监护。
三、急救措施
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。或用2%碳酸氢溶液冲洗。 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。 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 食入: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,洗胃。就医。
灭火方法:雾状水、泡沫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
|